开放场景剧本排练的潜台词研究【配音导演参考】

开放场景剧本排练的 

 

 

潜台词研究 

 

 

【配音导演参考】

 

 

 

 

作者:万小鳖 

 

 

原文连接:http://c.blog.sina.com.cn/profile.php?blogid=a848339489001aip&qq-pf-to=pcqq.c2c 

 

 

现在网络技术发达了,玩网配的小伙伴也很多。志同道合的往往聚在一起成立一个社团,开始做剧。当然,这是好事。可是许多社团都知道一部剧需要一名叫【导演】的人,但却未必清楚“导演”到底要做什么。所以我在这里斗胆以一个很不专业的角度来谈一谈。

 

导演导演,自然是【指导演员】如何去演。那怎么去指导?光告诉你这个角色用什么声线去演绎,用什么情绪去表现,其实是不够的。作为导演,一定要对每一个角色都深入分析之后,对该角色的每句台词背后的潜台词也尽数准确的吃透,才算是把握住了角色。然后当演员的表现不够准确时,帮助他/她分析潜台词,才能正确引导演员如何去发挥。而不是一句“感觉不对,需要反”却连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感觉不对了。

 

关于潜台词,我在我的学期论文里举了这样一个实践的例子: 

 

这是我在纽约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学习的期间,Scene Study课上的老师John Desiderio给学生做练习用的剧本open scene script. 因为人物身份十分模糊,台词又很简单,所以该剧本可以被导演和演员塑造出许多不同的角色和故事。

 

A: Good morning!

 

B: What's good about it?

 

A: Sleep well?

 

B: What?

 

A: Did you sleep well?

 

B: No, I didn't. Do you have the paper?

 

A: No, I don't.

 

B: I see…

 

A: Have you had breakfast?

 

B: No.

 

A: Are you going to make any?

 

B: Breakfast?

 

A: Do we need to talk?

 

B: Yes, I think we do.

 

A: Where shall we start?

 

B: At the beginning.

 

A: After breakfast.

 

B: After breakfast.

 

根据当时老师的要求,我们班上13的学生两两一组(其中1人跟了两个组),各自讨论剧本中A与B的身份,让我们在第二节课上把这个片段演出来。演的时候要求我们要让观众看得出,剧中到底是什么人在对话。

 

我和德国女生Malin Chromik 一组,当时是她出的主意。她想让我演A,角色为父亲,她演B,女儿。剧本中的第三个事物 paper ,据她所说,德国的teenager需要有家长签署的paper(类似许可证),才能出入各种club娱乐场所。她演的女儿就是一个teenage girl。在父亲的监护下,父亲为了照顾女儿,不愿给她签署去club玩乐的许可。因此女儿很不高兴。对话就在第二天早晨发生了。

 

当我说Hey, good morning!的时候,是一个父亲希望以一个轻松的气氛去跟女儿搭话的状态。尽管我自己没当过父亲,我的家长也从来不会在早晨跟我说“嘿!儿子!早安啊!”。但看过很多西方的影视剧,印象中西方的家长说这句话是很自然的。Malin就坐在两张椅子拼凑起来的模拟沙发上,斜着眼避开我的目光,大大咧咧的跷着腿,倒是和现在的“屌丝”一词挺符合。

 

和我们商量时说的一样,她很失望、情绪低落的说出What's good about it? 表演时,给我的信息很强烈,那种酸酸的,嗔怪的味道,刺激着我,告诉我她很不爽。当时真的给她的话触动到了,心里真的“咯噔”了一下,碰一鼻子灰的感觉。

 

我说,Sleep well? (与此同时的动作是,无实物模拟从房间出来——关门——洗脸)那会儿的感觉和排练、商量怎么演时有了差别。因为之前我接收到了Malin丢给我的那种rejective的态度,使我此刻不由自主多了点“这个女儿不好对付”的感觉。有了这个思虑,在现场表演时,我洗脸的动作出现了一个停顿。不知道对于坐在下面看的观众是不是会有更真实的感觉。

 

背对着Malin洗脸的时候,她说No I didn't. Do you have the paper? 看不到她的动作和神态。不过后半句进入对话的正题了。我自己内心想着:原来如此,她还在为昨晚不签paper的事不高兴。但作为一个负责的好父亲,我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能让女儿去夜店瞎混。所以,我转过头去,很认真,很严肃的回答她,No I don't. 我希望我尽力去给她传递的信息是:“不行,不可以去,那地方不好。”

 

我看到她很期盼的看着我,有点恳求的意思。这回轮到我逃避她的目光了。当父亲真不容易,拒绝自己孩子的恳求应该是很件很伤脑筋的事吧。所以我说完那句词之后,又转回来继续洗我的脸。而她那期待很快就因此转换成了无奈,I see…不知道她此刻潜台词是否在说:“我就知道你不会同意的。”

 

接下来就是要打破僵局了。我作为父亲先开口 Have you had breakfast? 她答No. 我:Are you going to make any? 她:Breakfast? 第三次搭话。我一直在找到一个能和女儿心平气和好好谈谈的机会,所以我要不停的寻找对话的契合点。当时我是这么想的。不过在听完孙老师分析剧本潜台词的课之后,我认为,此刻的潜台词或可以是“你就不想和我好好谈谈吗?”而她的反问意思则是“别说breakfast的事,说paper的事”。这鬼灵精女儿,咄咄逼人啊。

 

事到如今,我想说,好吧,女儿你赢了。我们摊牌吧。我当时抱着这样一种想法说出了 Do we need to talk? 叹着气说的,有点无奈了。溺爱孩子的父亲总是拗不过女儿的。实际上我感觉这次talk的结局显而易见,女儿的目的肯定得逞了。Malin 给我的回应,现在想来好像不够强烈。Yes, I think we do. 如果她是个老练的演员,在这里可以有明显的态度转变。至少让我看到她胜利在望、蠢蠢欲动的那种兴奋感吧。不过当时她依然沉浸在之前的失望、不高兴当中。

 

Where shall we start? 说这句话时,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动作——搬过来一张椅子,坐下来,面对着女儿,摆出长辈的姿态准备对小辈说教。因为小时候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谈话的次数多了,知道很多中国的长辈就喜欢这样教育人——装样子,摆架子。而这时候她之前紧锁的愁眉算是松弛了下来:At the beginning. 也许她从我坐下来的这个动作中得到了胜利在望的信息,所以选择在这里转变态度。可能是我之前一直站着,而她坐着,显得我这个父亲的角色始终凌驾于她之上。这时候坐下来了,对话时双方的地位就平等了。

 

最后两句After breakfast,我们选择这样的处理方式,我的态度是,作为一个父亲,我要照顾女儿,不吃早饭怎么行?先吃了早饭,身体要紧,剩下的事都好谈。而Malin看上去很高兴,接受了我的建议,先吃早饭,再谈paper的事。

 

这段表演很成功,观众一下子就猜到了我们剧中人物的身份。而老师John分别把我们俩叫过去,悄悄地用耳语赋予了我们新的人物态度。情境有了一定的转变:因为我同意签署了许可,女儿去了夜店,something bad has happened. 现在是第二天早晨。而我从一个好父亲变成了一个混蛋父亲,他知道女儿发生了不愉快的事,变得幸灾乐祸。

 

听完John的建议我觉得很有意思,当即开始。Hey good morning! 我刻意将语调往上扬,声音也表现的带有点攻击性,反讽的味道。What's good about it? Malin的态度变化不明显,但是和上次不同的是,这次她是斜眼看着我。对我的话产生疑惑的程度明显提升了。

 

-Sleep well?

 

-No…do you have the paper?

 

-No I don't.

 

-I see…

 

我也没有了之前的那一点点不知所措。因为我知道,这次的主动权完全在我手上。我就是一个寻衅者,我要得寸进尺地去挖苦女儿。她越失落,我越开心。所以我把我声调提得很高。Malin也没有让我感受到她迫切想要paper的心情,和责怪我的意思,显得消极很多。轮到她逃避我了。此时她一定是希望我不要跟她说话。但作为一个混蛋,我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把自己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机会。我继续:

 

-Have you had breakfast?

 

-No.

 

-Are you going to make any?

 

我的动作还是没有变,这里我是无实物模拟打开橱柜的门,想像从里面拿出点什么东西。但之前我心里建立起了一种她痛苦我就高兴的状态,因此这回我回头看Malin的时候,咧嘴朝她笑了笑,这是刻意而为之的。我不知道是该发自内心的嘲笑对方,还是仅仅是皮笑肉不笑的笑给她看。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,两种皆可。我的目的就是表现出我有多混账,就是要让她感觉到,我这个父亲有多坏。Malin感受到了来自我的威胁了。Breakfast? 她的恐惧已经显露出来了,这句话仿佛是在怀疑我要给她下毒一般。场面非常有趣。

 

这时候我不需要从外在去表现压迫感了。我慢慢的朝她走过去,笑着问她,Do we need to talk? 我知道这仅仅是表演,我也从来没有这样去压迫过别人。但是我切实感受到了。压迫感有时候不需要用凶狠和气势去建立,心里畸形和变态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一样对正常人产生压迫。她回答,Yes I think we do. 她坐在沙发上的动作开始变得扭捏,不自然,肢体表现出来有想要本能的蜷缩起来的感觉。她怕我了,给我带来的信息是:“不,我们还是别谈了。”我很开心,有人怕自己的感觉是很畅快的。原始的弱肉强食,强者为大,那种感觉就是这样的。

 

Where shall we start? 我开始步步紧逼。你要逃避?我是不会轻易放过你的。 At the beginning? 原先这句台词是肯定的语气,是女儿像父亲提出的一个条件。而这里Malin 选择用疑问语气。因为她不想谈,我逼她谈,她不得不妥协。因为她怕我,所以不能用强硬的态度来定谈话的内容。而是试探性的问,能不能从头谈起。最后的After breakfast 是强者的提出条件,弱者无奈的表示同意。 

 

同样的一段台词,不同的潜台词刺激着演员的发挥,竟是会发生如此有趣的转变。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固然重要,但在这其中,导演对整个事态的发展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。 如果没有John对我的【导演】,我就不会演出第二种混蛋父亲这么有意思的角色。

 

从这个例子中跳出来看配音的【导】和【演】。配音是不需要在台前的表演,是专属于声音的表演。由于没有了表情和动作的辅助,因此对于潜台词的把握,就尤为重要了。 

 

希望我对自己经历的这个案例的潜台词剖析,可以让广大的网配爱好者们了解到,【导演】应该如何去【指导演员】。从而让各自的工作变得事半功倍,可以塑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作品。  


0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云畅网站建设